2024年05月09日
微信

福音时评 | 从校园霸凌看基督徒如何教育儿女:一味强调忍耐是对是错?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12月09日 18:56 |
播放
图:unsplash.com 图:unsplash.com

校园暴力的事情最近不断浮现在大众面前,并不是之前没有校园暴力事件,只是之前相关事件并没有被报导、关注而已。 最近新闻中报道“福建龙岩一中学发生的暴力事件”,引起了无数人的愤怒和热议,一群男生竟逼着一位同学吃粪便,还问他好不好吃。

很多人都希望相关部门和家庭对涉事人员进行公正的处理,然而对于受伤害的一方这将是不可磨灭的伤痕,甚至会影响一生的时间。

其实很多基督徒面对这样的事情也非常迷茫,面对孩子在学校遭受伤害,究竟该怎么办呢?一些敬虔的基督徒父母严格遵守着圣书的教导,“别人打你左脸的时候,把右脸也给他打”。所以这些敬虔的基督徒父母教导孩子的时候就不断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忍耐的功课,哪怕是孩子真的遭受到了不平等对待,一些父母也让孩子进行忍耐,同时还认为自己在引导孩子行在真理中。

其实这样最直接的反应则是让孩子内心中受到非常大的伤害,以至于青春期孩子会出现自卑、胆小、怯懦等等现象。之前我身边的朋友家有个还处于青春期期间的孩子,他将自己完全封闭在房间中不与外人沟通互动,当然也没法上学。

后来我和他母亲沟通的时候,他母亲非常自责地说:“都怨我从小教导孩子要和其他孩子保持距离,要学习忍耐导致的。”孩子母亲是非常敬虔的基督徒,从小告诉孩子要过分别为圣的生活,所以当同学聊游戏、娱乐的时候,他家孩子总是远远的躲开;当同学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他也认为自己又要和其他孩子分别,然后也远远的躲开;当然被同学开玩笑的时候,他虽然学习忍耐的功课,但是心里面却充满了论断和苦毒。

就在这样的状态中,孩子到了没有办法和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那么圣书中主耶稣“别人打你左脸的时候,把右脸也给他打”的教导错了吗?主耶稣让人学习的舍己错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是人在领受和运用这个真理的时候存在错谬的理解。

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主动地选择饶恕和被动地忍耐有本质的区别。

主动地选择饶恕,是一种爱的表现,更是一种主动放弃对对方的报复。这并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相反是一种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宽容。就像唐崇荣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例子:他开车出了车祸,是对方全责,对方主动的赔付2000元,因为基督的公义我接收了这2000元,当我收到这2000元之后,出于基督的爱我又将这钱给了对方。虽然结果好像没有收钱,但是在一来一回之间,践行了公义和恩典。

这也就是饶恕的真实含义,我有足够的理由惩罚对方,同时我也具备了惩罚对方的条件,但是此刻我却选择了基督的恩典。因此这样的饶恕才会让对方看见力量,自己内心才会平衡。

上帝并不是不讲公义的神,可以说上帝比任何人都讲公义,只是人用自己的思维衡量上帝,所以将上帝的道变狭隘了。

今天很多人选择了被动的忍耐,被人随意对待的时候也默然不语,将所有的目光定睛在上帝的身上。这样的行为固然本于圣经的教导,但是并不适用于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孩子。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身是非观念没有完全的长成,如果只是一味地教导其学习隐忍,只会导致其性格出现扭曲、心理变得更自卑和怯懦。

所以忍耐并不是错误的事情,只是一味地忍耐并不符合此刻孩子成长的过程。因为在这个阶段作为父母需要教导孩子何为公平、正义的事情,也需要让孩子知道如何运用公平、正义的方式保护自己。当孩子价值观、世界观成熟之后,他再去选择主动地饶恕,这自然会成为他生命的祝福。

主耶稣差遣门徒的时候曾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其实耶稣在这里也是教导门徒面对如狼的世人,基督徒既要灵巧,如同射一般可以360度旋转,灵活的躲避所有危险;同时又要驯良,单纯的相信神对我们的要求。

如果人失去了灵巧,只剩驯良,那就会连正常的判断力都会失去,因为真理应用在不同环境中,需要以智慧作为基础。这也正是耶稣回答法利赛人和文士话语的时候充满智慧的原因。

主耶稣曾经有过被人无礼挨打的经历,但主耶稣却不是机械式的按着字面鼓励对方接着打自己。如使徒约翰所记载的,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耶稣说:“我若说的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的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由此可见,耶稣也并不是鼓励基督徒一味地挨打,相反还是要行在公义中。如果此刻孩子因为义而受逼迫,那么我们可以默然不语,但是如果是因为不公义受到逼迫,那或许孩子就应该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了!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Kevin Delvecchio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